著名画家王永丽官方网站  
首页 简介 新闻 作品欣赏 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联系  
 作品分类
网站分类:
中国画
     未定义分类
     人物
     山水
     花鸟
     写意
     其他
 相册
未定义分类
 站内搜索
关键字:
类别:
 
 服务公告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微信联系我们
 新闻详细信息
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百米长卷有感
时间:2012-7-11 10:48:10 点击次数:7840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王永丽


  中国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和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文章里,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过非常精辟的论述。“要想了解中国文化,最少应该了解从印度传出来的佛教思想。不了解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无法写出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语言学史、中国音韵学史、……”等等。作为一种异质文明,佛教传入中国后,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视觉、无限广阔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给我国本土文化园地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作为研究传统文化的工作者,有幸接触了佛教文化。被其博大精深,圣洁祥和的精神深深感动。我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全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水墨画图共85幅作品,达100米长卷。
佛教的平等、缘起、中道、圆融辩证、及人间佛教思想等方面和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里的仁,中、和,大 同 、天 下 为 公 等 非常地相似之,她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其中,佛教和受佛教影响的书画艺术,是佛教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中国佛教的时代特色是“爱国爱教,团结进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弘扬佛教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和谐,促进世界和平。国家兴则佛教兴、艺术兴。欣逢盛世,政通人和。
在“大悲神咒”里面被神化了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于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传说中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于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
《大悲神咒》自唐太宗貞觀年間由智通大師翻譯「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到唐高宗永徽、顯慶年間再經伽梵達摩譯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大悲神咒》尤其在祈福消災、遠離危難、棄絕煩惱、拔苦得樂等方面,最為人所重視。在宋以後的朝代中,大悲咒是一種新的信仰支柱,《大悲神咒》的感應與靈驗事蹟,卻是民俗信仰中的重要驗證,更可從流傳在社會中的「家家觀世音」語句中,看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影響力。
   明成祖永樂九年,曾「御頒大悲總持經咒序」,其主要內容在強調皇帝親自驗證受持大悲咒的功德確是不可思議,不分賢愚人人皆可受持此咒,成為民俗信仰中善惡相應的果報,強調受持之人都是功德無量。由於皇帝親自倡導,政府和民間共同熱心推動,使得大悲心陀羅尼經盛極一時,大悲咒更是社會上最為流行的時尚信仰,人間廣植的蓮花福田。
   由於持誦大悲咒的靈驗事蹟很多,因此藉由感應而宣傳的風氣十分普遍,可說一直到今天,持誦大悲神咒而累功積德的觀念,仍深入人心。由於大悲咒每句都繪有觀世音菩薩化身的佛像,對於持誦的人更具有明顯的感應力量,觀想聖容,虔誠禮拜,都能給人最深切的感受。 目前有很多佛教道場,都會定期舉辦「大悲懺法會」,用以消災納福,祈求將來往生淨土。但是有關大悲心陀羅尼經咒的講解,卻極為少見,以致這本流傳近一千四百年的重要經文,大家都不甚了解,很多人持誦了一輩子,也不知道大悲咒所蘊涵的意義是什麼?即使參與拜懺時,也很少有主事者將修持與理觀的道理向大眾說清楚,可以說旨在修福而忽略慧解。這次承蒙“北京海华拍卖公司”贊助印行我绘画的水墨大悲咒解並提供宣传,實在功德無量。同時,也希望能倡導大悲咒在福慧雙修的道路上,能多一份清淨的修持力量。雖然不知亦能行,但是能知能行,才會知行合一成效顯著,所謂「福自做中得歡喜,慧在行中得自在」就是這個道理。雖然我們所知有限,但只要大家認知相同,就可以帶動一次風潮,使真心持誦的人,在此五濁惡世,能消災去厄,袪除煩惱,使芸芸眾生,能廣得一份安寧,多一些喜樂。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出现以来,社会成员共同向往的美好社会,是人类的孜孜以求的理想家园。佛陀创教的宗旨,就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化解各类矛盾,净化人心,提高觉悟和智慧,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家与国家、组织与组织、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息息相关,更加互相依赖。
佛教以心为本的和谐理论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佛教的宽容精神有助化解文化冲突。
佛教的环保理念与和谐自然,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净化社会人心。
佛教的报恩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佛教的慈善事业可以推动社会人格和谐。
“和谐”也是佛陀的遗训,佛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
1、从佛教的平等观论和谐。
    佛教从“佛性平等”、“众生皆有佛性”理念出发得出“一切众生悉皆平等”的论《法华经疏》中说:“闻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因此平等观念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照法门,而且也是明心见性后的一种真实体验。平等的观照,就是要舍弃一切差别相,而体悟万物平等的“共相”,乃至达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有了这样的平等观,就有了“六和敬”这种民主平等的僧团生活组织原则。就有了充分体现佛教僧团内部平等性、民主性的“羯磨”制度。
佛教的平等观不是从外在的经济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受教育机会平等、男女权利平等、法律地位平等入手,也不执着于起点的平等、规则的平等抑或结果的平等、机会的平等,而是从生命的内在本性、终极价值入手,追求一种彻底的、完整的、全过程的平等。佛教主张一种最广大的平等观,《金刚经》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主张强弱、富贫、大小、上下互相之间应该理解、谅解、宽容,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建立互信与合作。佛教平等观虽然角度不同、侧重点各异,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都具有一定的启迪价值和借鉴意义。
  2、佛教的缘起、中道思想与和谐。
  佛教有崇尚和谐的传统,佛教的核心思想缘起论,就是指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是有原因和条件的,一因不能生果,世间万物都处在多种因果相续相连的关系之中,都息息相关。每一事物、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价值,万事万物都是一种和合共生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佛教主张“自他不二”,就是从缘起法则观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每个人的生存都有赖于他人和社会,人与人互相依存,密切关联。佛教把“中道正观”摆在重要位置来体现和谐思想,反对任何偏激的思想和行为。离开了中道,不仅社会不能协调,人心也不能协调。所谓中道,指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对于中道的理解,大、小乘乃至各宗派的阐释虽有不同,佛陀提倡的是智慧的中道正行,具体落实在八正道之中: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3、从佛教的圆融辩证思想论和谐。
  佛教的圆融观认为万法容于一心,故万法相容无碍,一与多、总与別、成与坏相依赖而存在,故二者之间相互容含,一体无別。虽然二者所建立的基础是不同的,但是佛教的圆融无碍观作为一种观点、一种方法、一种境界,不仅体现了辩证的思辨智慧,而且体現了对待诸矛盾大而容之、圆而通之的精神,在矛盾重重多极化的社会里,仍然需要这种辩正智慧和精神境界。圆融是学佛之人的一种境界,功德圆满,成就人生;是一种处世态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贯通。这里的圆融并非奸诈狡猾,而是提倡一种从自我修炼而达到的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 的天人合一境界。即儒学“中庸”里“致中和”境界和处世原则。
  佛教向人们描述了万物的结构,如实地分析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让人们深切地认识到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并教给人们去清醒地认识它们的方法与途径。禅宗主张的人即佛、佛即人、世间即出世间、烦恼即菩提、迷即悟、生死即涅槃等也是一种圆融无碍的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不仅开导了我们的思维方法,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而且提高了人们的思维能力,为人们认识整个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4、人间佛教思想与社会和谐。
  “人间佛教是根据佛法常住真理涤除其不合时代的思想文化,展开佛教教化功能。”其思想具体体现为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人间净土。一方面以个人的人格去影响社会;一方面合力净化社会,达成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人间佛教思想就是佛教思想体系中思维理念和行动准则的和谐,从而改变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众生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社会打下深厚的基础,成为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应该归功于佛教的奉献思想。佛教传入中国的成功之处,是其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成功地改造了自己,从注重僧尼个人修行的印度佛教变成积极服务人间的中国佛教。
唐朝慧能大师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强调在世间觉悟,觉悟在世间;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宋代大惠宗禅师的“世间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间法”;近代中国太虚法师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进一步提出人间佛教的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当代佛教立足自身、服务社会的宗旨,庄严国土,为使我们的国家不断走向繁荣昌盛、文明富强,使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不受外来侵略,能够以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崭新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利乐有情,就是行于善业,化导人心,在教内教外广结善缘,创建慈善、仁爱、安定、祥和的社会关系,人间佛教思想致力于启迪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昂扬人的正气、促进人的奋进。体现了佛教关注社会、关切人生、积极入世的积极态度,是佛教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表现。
     在大悲咒里面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圆满,无为虚空的涅盘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即八十四幅水墨图像),亦使众生于听闻佛法之后,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宝。(所谓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
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祈求一切圆满,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于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罣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沦在无边执着的苦海之中。
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大悲神咒》真正含义,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含着正等正觉的真实工夫,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有位网友说道:“当我手捧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 本。反反复复静静的诵读着“大悲神咒”时。仿佛自己已远离尘世的喧嚣,置身于世外的某个地方。是群山之间,古柏苍翠,禅院深深,曲径悠悠,院墙斑驳,寺钟声声,蓝天白云,山涧小溪,鸟语花香。像是有一股清泉涌入心田,带走了忧伤,淡泊了离愁,自己好像躺在暖阳下的草地一样,天格外蓝,心格外的宁静……。“
是的,让“大悲神咒”飘过心的苍穹,笑着面对人生,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让自已进入澄净的天堂,抛开了烦恼,远离了世俗的纷争,心如止水,浮躁自出,唯留空灵。沉浸于这美妙的空间中,觉得世间没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看不破?静静地聆听佛音,仿佛自己找到了困惑的根源,领悟了禅机,明白了缘起缘灭。聚散分离原是世间常情, 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低谷步步维艰,只是谁能将今生的卑微困苦相随于地下,谁又能将富贵荣华带进棺木。 我们,只是一粒粒尘土,一棵棵小草,一片片落叶,
狂风暴雨终摧折,由不得想停留,由不得遂意飞舞,由不得不肯凋零,不肯归去。 世人不知有因果,因果何曾饶过谁?
.    大悲威神之力.亦无有不感应者.一凡持诵是咒者.当悟经中所云.功德无量!

 

2012年3月
王永丽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协会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 书法家王运涛官方网站 | 画家田小东官方网站 | 画家赵子忠官方网站 | 画家史贵仁官方网站 | 画家蔡元甫官方网站 | 书法家李闯道官方网站 | 画家赵慧斌官方网站 | 画家杨仕芳官方网站 | 书画家曹大经官方网站 | 画家刘素丽官方网站 | 书画家孙东旭官方网站 | 画家齐建民官方网站 | 画家刘峰官方网站 | 画家张丽官方网站 | 画家彭廷龙官方网站 | 画家张天佑官方网站 | 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边杰官方网站 | 油画家黄艺豪官方网站 | 画家李国兴官方网站 | 画家王洪祥官方网站 | 邱楚莲官方网站 | 画家汪国岛官方网站 | 油画家李宾官方网站 | 画马名家刘院明官方网站
首页 | 简介 | 新闻 | 作品欣赏 | 相册 | 留言 | 与我联系
管理助手 | 免责声明
点击次数: 256130
wangyongli.caaan.cn | 著名画家王永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