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证号:8048 
  著名画家徐生华官方网站  
首页 简介 艺术年表 新闻 作品欣赏 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联系  
 作品分类
网站分类:
中国画
     山水
书法
     行书
 相册
未定义分类
 站内搜索
关键字:
类别:
 
 服务公告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微信联系我们
 新闻详细信息
舀海高歌一醉红
时间:2013-1-9 10:35:56 点击次数:7138

  ——论海洋画家徐生华的创性思维
                 丁 芒


      此文题目是我为著名画家姚治华名作《望东海》所题散曲“播海令”调之尾句,集中表现了我读此画时内心迸发的豪情壮慨,也说明一幅真正能传情达意的好画,其艺术对读者心灵无穷的震撼力。想不到几年之后,我最亲近的诗友,著名军旅诗人李中华,给我引来一位以专画海洋而扬名中外的画家,并挽我为其新画集作序。
      我的爱海情结,早在五十多年前即已奠定。不仅我的家乡南通市就在“江之尾、海之滨”,建国初期,我就是“中国人民海军”之一员,舰艇巡航,孤岛立哨,披潮劈浪,军港晨昏的生活经历都有,我还撰写过《头门山海战英雄艇》、《蓝色的征途》、《海鹰》等著作。可以说大海已沁入我的生命,以致每见写海的诗文书画,心中的碧波总是荡漾不已。正由于此,在我年迈力衰而求序评者踵至,不得不设防拦堵之际,还是接受了这位海洋画家徐生华先生的邀约。
      细读其画,也看了几位专家的评论,真是激赏不已,思绪纷涌,赞许之词,拥塞于喉。一序篇幅有限,只好撷其至要之一端而析之,这就是他的创性思维。
      我认为,创新是徐生华艺术思维之核心、之主导。在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上,国画界的积习,是把继承置于首位;能注意借鉴,吸取西方艺术的优长,进行中西融合的画家,已经很不错了;大胆创新者似还微乎其微。这是国画尚不能大步前进的重要原因。其实,如不是为了前进,继承和借鉴都没有绝对的意义。从此角度来考察徐生华的画,我觉得他正是一位从惯性阴影中脱颖而出,敢于蹈险犯难自创新路的具有高度创性思维的画家。
     一、从题材角度来讲
      山水画是国画中之大宗,综其特色有三:其一,大多以山为主体,水为附体,山为实象,水为虚象,悬瀑流泉,平湖波光,只为构图需要映衬而设。像山东画家于太昌专以水为主体作画者极少;其二,因此对水的描情赋意,往往极不经意,留一缕空白、写几笔远帆示意而已,且多系山泉小溪、江湖河港,境界比较偪仄。画海的作品也有,不多。其三,传达的大多是文人雅士、逃尘倦客的山林逸趣、消极淡放的小我精神境界。徐生华却走出传统定势思维,别开生面,不但走出内陆,专画我国辽阔的海彊;且以水为主体,以积极的入世精神,画出海洋的阴晴晦明、雅静迸腾之姿之性。以抒表雄放豪纵或幽邃沉稳多种情感形态。身居海滨的人很多,海滨城市的画家也不少,徐生华而外,有谁以画海洋题材为其探深致远目标者?我认为这种不走现成路、硬是去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开创”精神,乃其成功之本源
    二、从结构(章法)来讲
      他一反传统山水画之常规,而是主从倒置,虚实易位,把水作为画幅主体、实体,而崖岸、礁石、沙滩等实象、重象,却置于边、近、角地位,起个映衬作用。他的大画《乘长风破万里浪》,只以四分之一的篇幅画山,左下一角画礁,大部分画面均被远近的海面占领,真是汪洋恣肆,近处的潮浪,一被礁崖所触,立呈纷迸腾越之姿。礁崖等则成了有助于表现主体意象的东西。虚与实有了内在联系,就不是单纯附着于画幅的赘物。其《沧海旭日》,除远空旭日半轮,近边一溜墨礁外,全幅画的是朝霞潋滟、波痕参差的海面。当然,在画面结构上,他还有种种巧妙的样式设计,且各有不同,还附有船、舰、海鸥、漁民、树木、房屋等等细小的“配件”,但我觉得他都是在上述规律中加以“微调”、“变异”,也就是说,他章法上的创新,已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因此,他画的海,也呈现多彩多姿。
     三、从接受审美角度来讲
      中国画从来讲究“天人合一”,强调通过画面,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通互悦。这是两方面的吻合,一方面是画家要赋予画面以人类精神审美的契机启迪,也就是要赋予诗意等情性的触发;另方面,接受者要通过画面的抽象,获得精神升华的感受,如愉悦感、奇妙感、哲理感等。这就要求画家:一要投入情性的思考,如何移情于画家的物象,使其不但能示形,且能达意和放射感情;二画家必须考虑如何利于读者接受,循其形象而达到情意的领悟。所以“审美接受”是画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现在有些画家,画山水多是古装老人掀 髯亭中,观赏山景瀑势,花鸟画家画来画去多是一枝斜红,立鸟两只。表现的都是陈旧的感情、共性的感情,从接受者来说,早已形成“审美疲劳”。徐生华画海,不仅题材新、章法新,似还考虑到审美接受问题,因此每幅都有不同感情的投入和释放。例如:甲午海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沉痛记忆,你画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昔日的奇耻与今日海防的坚固,即昔日海的悲歌,与今日海的壮慨。这种“审美预期”,画家自当首先悟到,徐生华在威海生活二十余年,也许对这种“审美预期”的敏感度更深,《威震海疆》、《海上长城》,固是直面这一主题,在其余画中,也时有军舰远弋、哨所立风。另,他的画中出现的人物不多,有人物的也只是漁民、船工等劳动者,其余则是人的象征物,如民居、哨所、灯塔、舰艇、漁舟等,我觉得在徐生华心目中,海,就是他面对的人,海,就是他“天人合一”画旨的体现,是画家与海、画与观众合一的情感示形。与电视剧中见物不见人的所谓“空鏡头”的艺术概念完全不同。
      四,从技法角度来讲
      徐生华海洋画技法上的创新,也颇有独到之处,一序无法细加例述,仍撷其两个要点来说。
动势感  绘画无非一纸静物,物无动势,则不能产生超越视觉、向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转移的通感效应,画就变“死”。徐生华海洋画之所以令人叹为观止,无非因为能表述海水在各种境遇下的各种性格感情特征的动势形态,如静谧、徜佯、迸腾,使人产生沉稳、宽容、愤怒诸种感情的联动。《沧海旭日》画成“碎玻璃铺街”,《潮汐之歌》画成“乌云怒空”,都令人生发感情上不同的联想。而对人心灵撞击力最强的,则是他画的那些击岸的惊涛,那是大海冲冠的白发,也是大海心灵的圣花,虽是如昙花之一瞬,落在画上却成了千古的胜迹,一画当前,如迎其势,如闻其声,令人心悸神夺,睱想无边。这是生华画中最抢眼的焦点,谓之“画眼” 也可。 
      反差感  一幅画,孤立静止地摹真写实,单线平涂,便没有动势感,也就没有了时间性的节律感、空间性的呼应感(物象之间内在联系的暗示)。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固是如此,传统的山水画在这方面的效果,也往往较差。徐生华的创性思维,正是在这方面展开了灵翼,而从皴涂的笔墨功夫上形成“差”,从物象的动感上形成“反”。这种反差手法融汇于一幅,便形成艺术感受上的节律与呼应。
      以其《狂涛吹浪》一画作例:稳静坚定的礁石,与奔腾迸飞的潮浪之间,有种种相反相成的关系:相反,如静与动、刚与柔、远与近、白与黑;相成,如潮因触礁而迸腾,礁因海水的搓磨而园滑。这是两个背反的物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呼应关系。画家以艺术技法强化其反差,例如以远浪踵至,暗示惊涛击岸的节律(时间),以海鸥惊飞暗示激浪腾举之声势(空间),以礁石的园润光滑、无棱无角(甚至如《靠水吃水》把礁石画成巨大的卵石),暗示海洋强大而又悠久的生命力。这种反差表现得越强烈,便越能鲜明、深刻地体现画的精神层面的意旨,亦即诗意。诗意是画之魂。画魂愈彰,则审美接受效果愈显。这是徐生华的海洋画能够到达一定的审美高度,受到广大观众的激赏的重要原因。
      徐生华的艺术思维和技法优长,细究起来,当还有不少方面值得学习。例如他从小的志趣与历练,长期移居威海市对海洋的深切感受,他专攻一门求约求深的进取路线,以及深湛的笔墨功夫靠苦学苦练才得养成,等等,许多都属于共性的原因,每个成功者,或多或少都具备这种经验和优势,就不再展开评述了。
      徐生华年未半百,已是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长之快、成就之高,迥出于众,相信他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去“墨中翻巨浪,纸上滚波涛”(李中华所赠诗句),把中国的海洋画种推向艺术更高峰。
      我不嗜酒,但赏微醺之际的那种得意忘言的精神境界。而每临好诗好书好画,感觉与饮酒相同。今读徐生华海洋画感觉亦复如斯。乃拾旧句“舀海高歌一醉红”为题,以概括我对徐画的激赏之情与亢奋心态。

                                                   2012.10.金陵苦丁斋

丁芒: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协会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 书法家王运涛官方网站 | 画家田小东官方网站 | 画家赵子忠官方网站 | 画家史贵仁官方网站 | 画家蔡元甫官方网站 | 书法家李闯道官方网站 | 画家赵慧斌官方网站 | 画家杨仕芳官方网站 | 书画家曹大经官方网站 | 画家刘素丽官方网站 | 书画家孙东旭官方网站 | 画家齐建民官方网站 | 画家刘峰官方网站 | 画家张丽官方网站 | 画家彭廷龙官方网站 | 画家张天佑官方网站 | 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边杰官方网站 | 油画家黄艺豪官方网站 | 画家李国兴官方网站 | 画家王洪祥官方网站 | 邱楚莲官方网站 | 画家汪国岛官方网站 | 油画家李宾官方网站 | 画马名家刘院明官方网站
首页 | 简介 | 艺术年表 | 新闻 | 作品欣赏 | 相册 | 留言 | 与我联系
管理助手 | 免责声明
点击次数: 158672
xushenghua.caaan.cn | 著名画家徐生华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