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吴林官方网站  
首页 简介 新闻 作品欣赏 给我留言 与我联系  
 作品分类
网站分类:
中国画
     未定义分类
 站内搜索
关键字:
类别:
 
 服务公告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微信联系我们
 新闻详细信息
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
时间:2007-10-23 23:08:34 点击次数:4790

   作为新时期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美术教育的重大研究课题。只有美术教师教学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带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孩子,转变旧的观念和模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是美术教师应重视思考的问题。
一、美术教育理念的创新:
   理念指导人的行为,一个教师思想意识的超前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先进性,要敢于打破旧的模式和约定俗成的教学规则,一切围绕着从培养、发现孩子的潜能、独特的个性、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全面发展的文化素质上做文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转变观念:
    1、从学科教育转向文化教育:美术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立性,但它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大文化背景的影响和时代的烙印。美术的作用已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与音乐、舞蹈、影视、文学、美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交叉。儿童美术教育有其丰富的内涵,不应该看成单纯的学科教育,它不是简单的学习画画,而是通过绘画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美国“全面综合性的美术教育”的全面推广,值得我们借鉴,它标志着美国的儿童美术教育已从美术学科教育走向美术文化教育,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但要在美术学科上有较高的造诣,更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博学多才的文化人。要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结合美学、文学、音乐、社会科学等各学科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全面的、高品位的文化素养。
   2、从专业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自国家倡导加强全民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题,艺术素质的培养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即有感性的形象思维教育功能又有与理性的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教育功能(美术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最好例证),美术与音乐、体育、思想品德被称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更要注重其基础性和广泛性,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教育,儿童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发掘天才或培养天才,不是只培养几个“小画家”,而忽略大部分被认为不具备绘画素质的孩子。要掘弃一切学习美术的功利思想,儿童美术教育既不是培养画家,更不是为了升学加分,虽然现在国家的教育体制在艺术特长方面有所侧重,那是为了引起广大民众对艺术教育的足够重视,所以这只是一个过渡性政策。
   儿童美术教育要与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区别开来,虽然同是美术教育有其共同性,但专业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儿童美术教育要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重在培养其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理解能力,重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
   3、从单一教育转向多元教育:美术具有视觉艺术自身独有的特点,又有其表现的多样性,从各画种的分类即可见一斑,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设计艺术、装置艺术、舞台美术、影视美术等等,儿童美术教育要让孩子学习尝试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学会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即要开设儿童画、中国画、水彩画、版画、写生等常设课程,还要开设手工制作、泥塑、美术设计、美术鉴赏等课程,有些艺术教育部门把儿童美术教育分成国画班、简笔画班、素描班等等是不可取的,不能局限到一种形式的小圈子里,让孩子成天只接触一种单一的教育,即使技巧训练的再成熟,也势必会变成“井底之蛙”,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发达,缺乏创新意识,变成“眼底手高”的小画匠,其实儿童时期的美术教育“眼高手低”才是正常的。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打破单一学科的界限,结合音乐、文学等学科的相互作用,是多元化教育的另一重要体现。音乐那跳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能调动人的情绪,感染人的心灵。在美术课上引用音乐辅助教学,会让孩子在韵律和节奏中体会流动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描绘画中的音乐,使其情绪和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更好地开发了想象思维空间,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文学通过文字描述展现大千世界的自然景观和人的情感波澜,与美术通过视觉语言表现大自然的暮雨晨昼和人的思想感情是异曲同工,在美术课上通过讲故事、朗诵一段诗歌散文,让孩子在语言描述中想象丰富的画面,能增强孩子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挑起绘画的欲望,带动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总之,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能开发儿童的思维空间,开拓视野,培养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从而发现其创造潜能。
   4、从技巧教育转向能力教育:有专家指出:将一种技能当成美术教育的全部,而无视鉴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儿童美术教育中不利于儿童创造力发挥的错误教学方法。在儿童美术教育里,绘画技能只是一种方法,而并非目的。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说得好:“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的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已达到”。
   儿童时期的美术技巧训练要根据儿童的自身特点而定,从幼儿到儿童到少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根据这一阶段性的特点研究教学课题,三至五岁的低幼儿期(也称涂鸦期)一般不接受技巧训练,应保护幼儿的自由发挥状态,把绘画当成游戏,看作他们的第二语言,教师稍加引导,把故事、游戏贯穿其中,寓教于乐,让孩子把绘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当成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养成习惯,这样就在玩中学的氛围中,训练了形象思维能力。五至八岁的幼儿期,是想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大好时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奇特的、怪诞的、梦幻的、不和常理的想法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针对这一特点,要多加引导不能枉驾干涉,要拥有一颗童心去看待孩子的想法,在儿童的想象世界里不真实的是真实的,不合理的是合理的。这个时期要重点挖掘孩子的想象空间,丰富他的思维素材,让孩子多看、多思、多画,接触面要广,不要在一个题材和技法上反复训练,应重视个性培养,给孩子大胆轻松的自我表现空间,营造一个自由发挥的良好氛围。要抛弃千篇一律的模仿教学,鼓励孩子的作品有童趣、有意趣、有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让独特的个性魅力放出光彩。八至十二岁儿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孩子身上各方面潜在的能力都已显现出来,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期,重点培养其观察、记忆、想象、创造能力。这一时期的孩子有一定的任知水平,对成熟的技巧、唯美的画面有不同程度的向往,也会受到成人审美标准的影响,会因为自己画的不像而缺乏自信,从而对美术失去兴趣。由此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技巧训练的非常成熟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大多是受单一的技巧模仿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由于过早地模仿重复一种技法的训练而失去了孩子可贵的天真、拙朴的美,而往往因为真实地模仿某些名家的作品而被当成“小天才”乱捧,这不是培养“天才”而是扼杀,可怕的是孩子的思维空间里缺乏了创新精神,就象张仃先生所言:“让孩子模仿抄袭成人的画,把孩子变成小齐白石、小徐悲鸿,就像小孩子穿上长袍马褂一样滑稽可笑。”另一种是不能适应模仿教学的孩子,被认为是没有绘画天赋而打入冷宫,从此远离美术教育。这两种现象的产生均是因为陈旧的、错误的教学方法造成的可怕后果,因此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的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体系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已迫在眉睫。
   教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不能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简单的定义“正确”还是“错误”,而应以上所述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要求和相应的特点,来分析判断是否表达出了天真烂漫的童趣、自由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个性创造。让每一个不同性格、不同素质的孩子都得到锻炼,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起足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自觉地接受美术教育带给他们受益终生的能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技巧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关系,让技法服务于能力培养,在思维创造中教授技法,在训练造型能力的同时锻炼创造能力,这样才能不背离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孩子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体现,美术教师要研究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研究经验谈点体会:
   1、由单一讲解转向多元互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学生在底下描摹。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被动接受。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会带来很多弊端,因为教师并不了解孩子的感受,不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能接受的可能会继续听下去,听不懂得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因而学不会,丧失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始终是沉闷乏味的。儿童的天性需要轻松活波的课堂氛围,特别是艺术教育,要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感性思维,教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把他们变成“小老师”,教师引一个头提出今天的课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不管孩子讲的“对”与“错”,重点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动脑子的习惯,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加赞扬,讲的对不上主题的要多加引导,对待那些性格内向、胆小、不善言辞的孩子,要有所侧重地鼓励他们站起来,说出来,从而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增强自信心。教师的责任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品格,老师的一声呵斥、一句不健康的错误的语言,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理上投下阴影,影响他一生的成长。营造轻松活波的课堂氛围,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大脑思维的高速运转,提高兴奋点,变的有激情,有感觉,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会有创意,有个性。
改变一下教学环境,从教室走出来,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去观察去发现,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孩子学会发现美才会创造美。教师要经常带着孩子到大自然里去上课,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都会让孩子产生无限的遐想,看到潺潺的小溪、蜿蜒的小路、起伏的山峦,去感受优美的线条,看到浩瀚的大海、湛蓝的天空、繁茂的树林,去感受丰富的色彩,去分析自然美的规律。每次带孩子去室外写生,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像自由欢快的小鸟一样投近大自然的怀抱,我们的孩子是多么喜爱大自然,那里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培养孩子去观察生活,采用美术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中发现的美好的、有趣的人和事,配合文字描述编织成一本生活万花筒。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生活情景,在他人生记忆里是永远抹不掉的。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储备库里就会有丰富的形象美、情感美的记忆,成为触发灵感,启动创造的丰富素材。
    让活动走进课堂,经常设计一些有益的游戏活动和审美活动结合到教学中去,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加深孩子的审美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在活动过程中锻炼思维创造能力,达到教学目的。比如:设计一堂鉴赏课,采取游戏答辩的形式让孩子评论大师的艺术作品,就会激活孩子的大脑思维活动,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大师对话,在激烈祥和的课堂气氛中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还要经常举办儿童书画比赛、展览和对外交流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是走向社会培养竞争意识的有效手段,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的成绩,能让他有成就感,从而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从而发奋努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激励争创一流的精神。
    2、由示范灌输转向启发引导:示范灌输式教学在美术教育里还在被广泛应用,认为老师不示范给孩子画,孩子是不会画的,像简笔画、成人学的国画等用一种模式,一种成人化的“正确”的很规范的样式,让孩子去临摹,要求画的越像越好,这样出来的作品都是千人一面,没有个性,没有意趣,只有技巧,都是一些不伦不类的“小大人画”,这种教学方法产生的后果是可怕的,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如果孩子长期接受这种“规范”的教育,处在一个没有创意的教育环境里,会因为没有创造性而变的平庸,没有个性而变的乏味,就会产生“随大遛”思想,变的懒惰不爱动脑子,总是跟着别人走,没有胆量去开辟自己的路。应该改革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绘画是孩子的天性,引导的好,他们能迸发出无限的创造能量,某些孩子的作品和大师的画是如此接近,让人惊讶,使人赞叹,现代派绘画大师米罗、毕加索都说过这样的话:“向孩子学习”。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一句名言:“贵在似与不似之间”道出了绘画的真谛,从这些大师的作品里体现出的最高境界和风格语言,都能在儿童绘画里找到共鸣,因为不管是大师作品还是儿童画,都体现出轻松忘我没有羁绊的自由状态、独立的个性风格、创造性的表现语言,这些是我们一般成人都望尘莫及的。面对具有如此创造潜能的黄金年龄,面对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陈腐落后的教育方法会耽误他们未来的前程,成人的规范标准会扼杀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童年,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黄金虽好,不如教给他们“点金术”,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独具特色的个性魅力,培养创新能力,才是教师手里的“点金魔棒”。
   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要围绕着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能力展开教学。这四种能力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条件。
   (1)观察记忆能力的培养:通过写生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写生也是训练美术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孩子在写生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画人,面对写生对象,孩子总想画像它,可总是画不像,用橡皮反复地擦,擦破了纸也没有画出来。又是一个“像与不像”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呢?首先要搞清楚写生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画像它,画得很像它有什么意义呢,不如用照相机拍下来省事,写生的目的是让孩子先学会观察,然后再学会表现。应采取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从他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画,把感觉和灵感调动起来,逐渐过渡到整个人物,最后画出来的画面可能是“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写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让孩子学会观察人物的特征,气质,表情带给他的艺术感觉。不要苟求太真实于写生对象,因为儿童还不具备整体表现物象的能力,还不理解比例、透视的原理,可能把人画的头大身子小,侧面的鼻子正面的嘴,而这些恰恰反映了幼稚可爱,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特点。不要总是指出这儿错了那儿错了,要“将错就错”,儿童是靠直觉去观察的,有他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方式,要多鼓励,少指点,更不能去干涉,让他们始终保持轻松、大胆、自由的状态,不要管像不像,只要把他的艺术感觉表达出来了,这就是最真实的真实。儿童的造型能力(也称写实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三岁到十二岁有不同的形象感知能力,要根据这一特点,用不同的要求去引导他们观察写生,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高能低就,顺其自然地发展。
   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应采取默写的办法,把观察写生过的形象,储存在大脑里的记忆重新表达出来,在默写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创造能力的开发,要在原来写生的形象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创作新的表现形式,默写并不是把原来画过的形象再画一遍,不要总是重复原来的样子,来回重复势必又会形成一种模式,出现画谁都是一种样子的弊病。养成记美术日记的习惯,是培养观察记忆能力的有效手段,孩子每天观察到的生活情景没有条件马上记录下来,要靠记忆把它画下来。还可以采取电视速写的办法,在看电视的时候准备一个速写本和一支笔,随时记录,电视里的形象是一瞬即逝的,也要靠记忆才能完整的描绘下来。把这几种方法养成习惯,孩子的观察记忆能力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和提高。
   (2)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想象创造能力更需要启发引导,孩子的想象创造能力是无限的,原来都封闭隐藏起来了,要靠教师把它们开发出来,不能让这些无穷的能量在孩子的脑子里睡大觉。儿童的想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想象课题。
   幼儿期可先设计一些简单的具体的想象课题,比如:《五彩树》、《小怪人》、《脸谱》等等,可采取“添画”式的教学方法,由老师先画出一个基本形,然后启发孩子展开想象,添加丰富的内容和色彩。接触一段时间之后,再设计一些复杂的组合的想象课题,比如:《美丽的城市》、《梦中风景》等等,让孩子扩展想象空间,不再局限于具体物象的描摹刻画,而着眼于画面气氛的营造,培养组织画面的能力。这两个课题设计,主要是让孩子认识儿童画,熟悉儿童画的基本特点,等这些基本能力都具备以后,想象创造思维的闸门也就打开了。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情感想象思维能力,人都有“七情六欲”,儿童的情感最易被触动,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针对孩子情绪的敏感性,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最能引起孩子强烈心理反映和情绪波动的画题,如:《打针的时候》、《我画快乐》、《我生气了》等等,表现的形式可以是具象的形象和场景,也可以是抽象的点、线、面和色彩。有个女孩子这样画《打针的时候》,很多打针的小孩和大人泪如雨下的等在旁边,一个正在打针的小孩嚎啕大哭侧面背对着医生,露出正面的小屁股,医生拿着一个硕大的针管,她把医生画的横眉冷对高大无比,把其他人画的非常渺小,在她的印象里医生是无法对抗的权威,被打针的人都是让人同情的弱者。这幅画异常生动地表现了她所观察到的打针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孩子对打针的感受,画得童趣盎然,让人忍俊不禁。有个孩子画《我画快乐》,运用变化丰富的色彩,抽象灵动的线条真实地表达了快乐的感受。再就是要重点培养幻想创造能力,每个孩子都爱幻想,幻想能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在幻想中最能体现创造的力量。像这类的画题有:《回到远古时代》、《未来的太空》、《海底世界》、《外星人和我》等等。向往未知的世界,描绘美好的未来,对孩子们来说是神秘而崇高的,这能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鼓励他们为崇高的理想发奋图强。
    儿童期的孩子观察能力、造型能力都已提高,也具有了把握整体画面的能力,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的思考。这个时期可设计一些主题创作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表现亲情、友情及儿童生活的画题,像反映人道主义的《抗洪救灾》、呼唤环保意识的《给小鸟一个家》、展现科技发展的《播种地球》、表现亲情关系的《我爱我家》、《母(父)爱》、表现友情的《快乐伙伴》、《老师的微笑》、反映儿童生活的《童年趣事》、反映社会生活的《公园里》等等,这样的主题性创作要求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点点滴滴的素材,把这些记忆收集起来,结合想象创作出完整的画面,表达出孩子的审美意识、个性品格和对现实社会的理解思考。有学生画《抗洪救灾》,把他在电视里看到的军民抗洪的动人场面,结合他自己的感受,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画得真实感人,天空中下着暴雨,直升飞机降下卷梯,咆哮的洪水里解放军手里高举着一个孩子往卷梯上送,很多人拉起一道道人墙堵住肆虐的洪水,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画面气氛渲染的壮烈动人。表现出了这个孩子惊人的创作才能。通过这一时期的生活主题创作练习,锻炼了学生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现实生活独特的理解和感受。随着孩子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他们已不满足老师出题的方式,他们需要更自由的创作空间,这时候教师要放手,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大胆创造。自由式想象创作,要因人而异,要引导他们画自己的画,找自己的感受,培养独特的风格,要提倡独创性,鼓励多样化。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成为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要用创新的理念武装头脑,用创新的教育培养创新的人才,祝愿我们的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
                                          
                                                  菏泽市少儿书画院   吴林
                                                    2002年12月8日
   
(本文曾获文化部全国文化青年论先进文化建设征文评选三等奖)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协会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 书法家王运涛官方网站 | 画家田小东官方网站 | 画家赵子忠官方网站 | 画家史贵仁官方网站 | 画家蔡元甫官方网站 | 书法家李闯道官方网站 | 画家赵慧斌官方网站 | 画家杨仕芳官方网站 | 书画家曹大经官方网站 | 画家刘素丽官方网站 | 书画家孙东旭官方网站 | 画家齐建民官方网站 | 画家刘峰官方网站 | 画家张丽官方网站 | 画家彭廷龙官方网站 | 画家张天佑官方网站 | 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边杰官方网站 | 油画家黄艺豪官方网站 | 画家李国兴官方网站 | 画家王洪祥官方网站 | 邱楚莲官方网站 | 画家汪国岛官方网站 | 油画家李宾官方网站 | 画马名家刘院明官方网站
首页 | 简介 | 新闻 | 作品欣赏 | 留言 | 与我联系
管理助手 | 免责声明
点击次数: 107405
wulin.caaan.cn | 著名画家吴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