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美术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商铺建站 | 艺术家建站 | 美术企业建站 | 艺术通 | 管理助手 |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中国美术网
搜索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庞薰琹作品展亮相京城

时间:2009-10-27 17:22:33 点击次数:3554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常熟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庞薰琹美术馆共同承办的“地之子——庞薰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品展”将于2009年10月15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

 

  据介绍,此次展览是北京画院美术馆自开展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以来的第12项重要展览。展品包括由庞薰琹美术馆提供馆藏庞薰琹作品72幅、佚失作品照片19幅和部分庞薰琹历史影像资料;集中展示了庞薰琹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油画、素描、水彩、白描、书法和设计图稿等作品。

 

  此外,北京画院美术馆还以本次展览为契机,增补再版了凝聚庞薰琹二十余年心血写就的《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因此,展览中特设了由图文展板、手稿资料和历史文献构成的再现《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创作历程的部分。

 

  展览同期,北京画院美术馆还将举办学术研讨会及教育讲座,展览将持续至2009年11月10日。

 

  庞薰琹简历

 

  庞薰琹(1906—1985) 字虞弦,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位于常熟西乡塘桥的海虞庞氏是个耕读世家,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庞薰琹曾学医,后弃医从艺。1925年赴法国,入巴黎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学画。1927年在巴黎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深造。1930年回国,并积极地加入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1931年在上海开设自己的画室,1932年与倪贻德等人创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自觉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派美术成果、有宣言、有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决澜社”,在从事商业美术实践的同时筹备开办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设计机构——大熊工商业美术社,1933年又举行工商业美术展览。

 

  1939年受朋友鼓励,庞薰琹开始研究古代装饰纹样,并绘著《中国图案集》,后因受聘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有机会继续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深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收集、整理大量民间艺术资料,历经二十五年坎坷铸就《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

 

  1940年任四川省立艺专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1947年在广东省立艺专任教授兼绘画系主任,兼中山大学教授,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6年迎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终于完成了30年前的心愿),并任第一副院长,此举奠定了新中国工艺美术及现代设计的教育体系的基础。

 

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1979年恢复政治名誉,恢复高教级别。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举办建国以来第一次个人画展。1985年逝世。家属将庞氏遗作479幅捐献桑梓常熟,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今常熟理工学院元和校区)建庞薰琹美术馆收藏、陈列。

 

  背景介绍

 

 

  “他的艺术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庞薰琹艺术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亦是其艺术思想与创作风格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1930年回国后,庞薰琹脱去西装,换上长袍,开始读线装书,用中国笔墨、传统画法画人物画。虽然其间主要还是画油画,但他已开始探索如何表现“民族性”与“装饰性”的问题。

 

  30年代的油画《地之子》 是庞薰琹有感于当年江南大旱、民不聊生而花了几个月时间创作的一幅作品, 这本是一幅油画,曾于1932年在上海举行的首次个人展览及在第三次决澜社作品展览中展出,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本次展出的是1934年用水彩画的初稿)。

 

 

  他采用简化和拉长的形体描绘,大面积平涂,以平面、装饰的风格来表现朴实和力量,吸收外来形式,却加入了中国人的情感、神韵,包括造型和线条的运用。此幅作品正是他“中国学术现代化,外国学术中国化”主张的具体体现。

 

  30年代末,庞薰琹深入到“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地区,踏遍80多个苗家山寨,于40年代初完成了20幅《贵州山民图》。1946年回到上海,又以同样的手法,以苏南农民为对象创作了一批水彩画。他将画面作了高度平面化和装饰化的处理,写实和变形结合起来,具体的人物形象和非具体的装饰图案结合起来,再现客观对象和表达主观情感结合起来。

 

  有批评家称这批作品为“他的艺术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这期间,庞薰琹还创作了一批大白描, 这些作品线条细致柔美,洋溢着装饰情调,有融合装饰与绘画为一体的意图。傅雷称赞他“具有东方人特有的气质,他的线条艺术成就很高,是东方人中的佼佼者。”早在巴黎时就对工艺美术的图案设计感兴趣的庞薰琹,回国后收集了上千幅中国古代青铜、陶瓷、丝绸和漆器上的纹样,并在此基础上在四川郫县创作了一本《工艺美术设计》。这本《工艺美术设计》将中国古代纹样与现代设计意识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设计道路,至今影响深远。

 

  庞薰琹先生怀着美好的理想,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探索中国艺术的振兴之路,开启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承前启后的新局面。他的理想和行为,也为现代中国艺术和艺术教育奠定了根基与方向。本次展览选取了庞薰琹艺术创作最为旺盛时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的作品在此展出,以此来纪念这位中国二十世纪艺术的先行者 。

 

  《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创作作过程概述

 

  《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的写作过程是庞薰琹坎坷人生的一个缩影,这本书仿佛一根输氧的管道和他的生命连接在一起,想来甚至有几分悲壮。

 

  庞薰琹在此书的《小序》中写道:“这本书写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的确,那时期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大坎儿,打击之大是他前所未料的。一九五七年,他戴上“右派”的帽子,被迫离开刚刚创建一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的岗位。在最需要亲人支持和安慰时,妻子丘堤因心脏病而离开了他。几重打击,使庞薰琹患上了一种特殊的病:全身发麻,一直麻到下嘴唇,每天早晨十个手指无法自如张开。一位好心的老大夫对他说:“医药医不了你的病。”庞薰琹问他还有什么办法,他说:“有,要靠自己。只要你做到有人指着你的鼻子骂你,你能无动于心,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你再活二十年也没问题。”从此他再没去医院看病,每天天一亮就去团结湖打太极拳,并开始编写《汉代装饰画》讲义,他要求自己每天写两千字,“我就在这写作中间,寻找人生的乐趣” 。他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此书的写作到一九八五年去世,又走过了二十七年。一九五九~一九六六年,他在日记中写得最多的就是他修改的内容与时间的记述。可以说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剂良药,是一本疗伤的书。他反反复复地修改、重写,直到一九六二年九月,终于初步完成。

 

 

  怎能想到在“文革”期间,这本书成为新一轮被整的素材:“庞薰琹在反右以后,以写讲稿为名,以古讽今。” 直到一九七六年十月后,也就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他心情才逐渐平静下来,开始整理残留的一些文稿,定名为《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

 

  一九七七年六月,他把初稿写成,寄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与责任编辑讨论书稿的过程中,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书稿要了回来,并于一九七八年九月赴敦煌考察,时年七十二岁。当他看到敦煌壁画时感慨颇深,并在日记中写道:“百闻不如一见,我看了莫高窟的壁画,看出了过去自己的不足,也看出了一些新问题。” 从敦煌归来,他带着极高的工作热情再次修改书稿,其间因生病、教学,到一九八○年一月将书稿寄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五月终于得以出版。

 
 资讯排行
    恭贺原生态山水画派创始人一-贾雨荣...(1633次)
中国艺术名家典范—建国75周年艺术...(1175次)
《景秀世界·瓷名天下》-- 李志松陶...(1114次)
新邵:国防润童心 共筑强军梦(980次)
中国艺术名家典范:建国75周年艺术...(892次)
梅缘——艺术大师李立与农民弟子的...(517次)
 最近展览
·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京津新城温
·转角——芳之陈艾美人画展 中关村盘古
·梁书、梁西江书画传承作品展 江西省美术
·『筑梦新征程』郭雯师生八人画展 深圳书画艺
·我和我的祖国---惠州画家画惠州作品 中国画学会
·“清风徐来”韩昊山水作品展 爱国路东湖
·2017年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世武画 浦东新区世
·“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 红桥北大街
·“行一带一路,品墨韵中华”-全国美术 中国国家画
·痕迹:2017瞿顺发水彩画画展 广轩路29
·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
 
关于中国美术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4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