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美术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商铺建站 | 艺术家建站 | 美术企业建站 | 艺术通 | 管理助手 |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中国美术网
搜索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安顺我来了--贵州文艺支教之路

时间:2013-5-11 10:03:10 点击次数:9224

走访学生村寨中

在宿舍与苗族学生们交流学习与生活

辅导孩子们画画

跋山涉水走访学生家途中
 
 

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授课


  终于踏上贵州文艺支教之路了。
  4月13号,在首都国际机场,当我乘坐的飞机从起飞的那一瞬间起,我的心也跟着螺旋桨悬起来了,按照要求所有被录用的志愿者们都将在四川绵阳西南科大集中培训三天。我作为中国文联文艺支教第一个报名的志愿者,这一刻也是我早已期盼、期待已久的时刻。
    当晚,抵达绵阳后,西南科技大学团委派的志愿者前来接机,把我安顿在校内一栋学生公寓。三个人住一房间,上下铺双层床位,与大学生们同住宿舍,按时熄灯,凭饭票去学生食堂打饭,一切都是那么既熟悉又陌生,好似又回到了梦幻般的大学时光。
  第二天上午,来自贵州、甘肃两地支教的全体志愿者集中培训开始了。首先大家相互自我介绍认识,一会儿上课、一会儿做游戏。培训授课的杨波老师用特有的教学方法,很快就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熟悉并融为一体。
  四天的培训压缩至两天,学习之紧张可想而知,有时晚上不得不再加课,短短的两天学习大家很快成了好朋友并互帮互助。
  在培训的最后一天,授课老师让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写出自己的寄语与祝福,用纸条粘贴在教室的墙上,我发现在众多的小纸条中有一个是专写给我的,其中的话语让我眼睛为之一亮,上面写道:“祝张继山在这里开心愉快”,落款为:小天使。温暖又幸福的暖流充斥我的全身,我自言自语道:“这是谁对我的关怀和关心呢?”
   “您想知道是谁吗?”突然,我们贵州安顺队领队金莉老师走近我说道。
   “当然太想知道了。”
   “是我写给你的。”金莉老师说道。
   太让我感动了。说真的,当时我和金莉老师还不太熟悉。还是在北京出发前得知一位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老师,作为我们贵州安顺队的领队,也是这次来绵阳培训才第一次见到金莉老师。在众多志愿者中金莉老师专门给我本人的寄语让我感到既意外又感动。后来得知我是首批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金莉老师还比我小三岁,也许是金莉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吧。
   4月16日全体志愿者结束了在西南科大的培训学习,一大早甘肃陇南队志愿者们先期乘大巴出发,我们贵州安顺队的志愿者们都来为他们送行。
   临近发车时,来自西南科大一位大四的志愿者王微淇与男友依依不舍,两人紧紧相拥而泣,在场的志愿者无不为之动容。是啊,这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在即将踏出校门之际就将过起牛郎织女的生活,他们三个月不得相见,对于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来说是多么的残酷。但他们没有被花前月下所困扰,王微淇的男友毅然坚决的支持她踏上遥远的支教旅程。这一幕不仅让我想起当年黄胄先生创作的一幅作品《爹去打老蒋》:一位年轻的妇女和两个孩子,妇女怀抱的孩子用手指着旁边胸戴大红花正要跨上战马的父亲,父亲在满是关爱的回头望着孩子和妻子依依不舍。这一幕与其何其相似啊!只不过前者是为了人民解放战争上战场,后者为了边远贫穷地区文艺支教而上前线,前者是在炮火硝烟中,后者是在看不见的硝烟中。为了点亮贫穷山区孩子们的人生,激发他们内心的梦想,播种我们中国文联真善美的种子,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建设者,我们的年轻的文艺志愿者义无反顾,冲锋陷阵,他们太可爱太伟大了,我为他们鼓掌的同时,也为自己鼓掌。
    再过些日子,也就是5月23号,就是距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1个年头。想当年,讲话发表之前,当时搞文艺的许多人感受到与老百姓在思想感情上存在差异,艺术寻找不到方向,毛泽东的讲话当时拨云见日,廓清了文艺工作者的困惑,艺术家纷纷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
    在以后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画家吴作人、古元等曾经下乡画壁画和参加农民画的辅导工作,用他们的“送画下乡”和辅导活动对农民画的创作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老一代艺术家们率先垂范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文艺工作者,从早些年的“走”、“转”、“改”、到现在的“送欢乐,下基层”,再到今天的种艺术下乡,真乃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浪浪推动大梦想。
   4月17日,我们全体志愿者经过一夜火车的奔波,贵州安顺队一行八人终于抵达了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支教地。
   初到这里,让我们每个志愿者感觉到的是: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的天空;明光如镜的大操场;熙熙攘攘的大饭厅;干净整洁的教学楼以及引人注目的花草树木;包括给我们安排的宿舍楼都是明窗净几粉饰一新,让我们感到这里哪像是最艰苦的地方。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出乎所有志愿者们的意料,我们支教的岩腊乡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周边的乡都有水,唯独这里没有水,历届的乡领导使劲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乡领导对我们讲,这里的老乡用水是洗完脸洗衣,洗完衣洗澡,洗完澡浇花。
   我们住的学校每天拉来一大车水,全体师生从楼下排队接水,我们屋内的全部家当水桶、脸盆都用来存水还远远不够用。洗一件衣服就用去了半桶水,我们只能节约用水,不洗衣不洗澡,每天穿的衣服白天穿晚上晾干,第二天接着穿。为了每天穿的衣服没有汗味,我在附近的小市场买了几件廉价的衣服,几天换一件,这样可以不用洗了,每天还有新衣服穿,两全其美,苦中有乐。真正体会到:不到岩腊,不知水贵。
   这里无网络无电视,对外的信息几乎是绝缘的,仅靠每个人的手机对外联络知晓天下事,卫生间是楼下百米外仅有的一个土厕所,晚上下楼要用手电筒照明。女志愿者胆小的必须结伴同行,每当夜深人静在空旷的山窝里只能听到狗叫声和孩子们的哭声。这倒也好,离开城市的喧嚣,倒多了一份宁静与平和,但这所有一切对于长期习惯在城市生活的志愿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考验着每一位志愿者的心态和心里极限。
   生活上所有这一切不算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所在的岩腊乡,这里留不住年轻人,挡不住他们奔向外面的脚步。乡里现在剩下的多是些妇女孩子和老人,所以当地称为386199部队,三八指妇女,六一指儿童,九九重阳为老人,还真比较贴切。80%年轻力壮的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两千多名孩子都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 “留守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在我支教的学生中,时常遇到极个别学生不说话,不作作业,老师无论怎么与他沟通都打不开他的心扉,完全脱离班级集体,所以需要极大耐心去感化他们是我们每个志愿者深感棘手的问题。
   这些孩子的家庭中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由于体力、知识原因,大部分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只照顾生活,别的管不了”。这些孩子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还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负担被亲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一会儿赶到叔伯家,使孩子从小心理就不平衡,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心理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部分孩子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这些孩子身上体现比较普遍。
   再一点我们所在的岩腊乡,总户数4052户共2059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48.2%,全乡所辖13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寨,91个村民小。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较差、生存环境恶劣,境内山峦起伏、地脊山多,农业主要以产玉米为主、稻田较少,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葵花,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所以越穷越生,每家都是四五个孩子,多则七八个。我亲眼见到一位老爷爷手牵马匹,马背上驼着三个孙女去田地干活的情景。

一位苗族老乡带三个留守儿童下地干活

   
   所以改变乡亲们旧的传统观念,鼓励乡亲们回家生产也是当地政府的一项紧迫的工作。当地就有几幅标语,最能说明领导的忧虑,如:“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出门打工千里远,不如回家种烤烟”因此,“扶智”“治愚”鼓励乡亲们回家生产,是当地领导一项艰巨的工作,更是他们最忧心的一件事。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当地孩子们家庭状况和乡亲们生产生活状况,我多次让三股水学校的老师们带我走进学生家中家访。我常常跋山涉水,深入丛山茂林之中,有时步行一走就是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孩子家中。有很多地方不通路,不通车,只能沿着羊肠小道上山。学生们的家都住得十分分散,有时登上一个山顶,只见到一个家长,又要下山到另一个山上的学生家中。赶上来的不是时候,他们都下山干农活,这种事情常常遇到。我就让熟悉情况的学生带领着到田间去找家长。
   在家访中,我亲眼见到一位患有白内障无钱医治双目失明的苗族老奶奶。孤零零坐在破烂不堪的家门口屋檐下。儿子儿媳双双在外省打工,本作为需要别人照应她的“空穴老人”却要承担起照应两个读书的小孙孙的重任。说真的,看到这位老奶奶,我心头一酸,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临行前,我把身上仅带的200元钱留给老奶奶,告诉她:我还会来看她老人家。她拄着拐杖起身坚持要送我。这一幕,给我的心灵带来一丝震颤。多么可爱的苗族乡亲啊。
 

 

看望一位苗族留守儿童的老奶奶

   在家访中,每走到一处,当他们得知我是代表中国文联来这里做文艺支教时,就把家中最好吃的水果、特产送给我吃。有的则拉着我的手,一定要留吃口饭再走,用他们最好的饭菜招待我,把我当成最尊贵的客人。所有这一切,无不感到这里民风的淳朴、乡亲们的善良、孩子们的纯真。
 这些天我还走访了我所支教的三股水小学分布在各个村的5个村校。也是我们学校教学分片区。这5个学校都分布在几十公里的大山之中。最近的学校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最远的则需要四个小时。这些村校的诞生都是因为孩子小,路程远,不便到乡里来上学。只能就地解决。我了解到,负责其中一个村校的老师,一个人教30名孩子。承担起文化课及音乐美术等的课程。另外一个学校,在几十公里外的大山上,缺水缺粮。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人愿意在这里任教,只有一位小学毕业的老师在这里教100多名孩子的全部课程。在这种缺水缺粮的地方,没有人愿意在这里长期干下去。
  看到这些,我在想,如果这些被人遗忘在山区角落里的孩子,不能接受基本的应有教育,我们现在都在谈的中国梦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
  我们内地的很多学校。比如说我的家乡:河南省社旗县桥头镇中学,虽然落后,但任教老师的编制严重超编,每年还源源不断地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到这里任教。而这里的学校,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严重缺编。每个学校教师编制都缺一二十名。与内地反差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我们志愿者没来支教之前,我听当地老师对我讲,语文老师让孩子写自己的梦想。很多孩子都写出了长大要当:科学家,音乐家,航天员,科学家,教师,医生等等。唯独没有一个想当画家、美术家的孩子。我们来一星期之后,语文老师告诉我。终于开始有人写出未来想当画家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有了一丝丝欣慰。
   在我支教两周后,我让学生们每个人画出自己心中的梦想,其中三年级2班的一位叫熊文琼小女孩在她画完画的作品中写道:我喜欢读书,我喜欢画画,我喜欢张老师教我们画画,因为他是个画家,他有善良。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是孩子们内心的呐喊,是对文明的呼唤。我深感我们践行艺术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中国文联发起文艺志愿支教的大旗太及时太重要了。
  当今我们都在谈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而对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最大的中国梦就是要有学上有衣穿、有饭吃、有艺术的滋润。他们成长过程中不但成长自己的身体,还要成长自己的灵魂、成长自己内心丰富的感情。
   对于我们每个志愿者来说,就是将国家理想跟个人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支教之前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神都是自卑的,我教给孩子们画画的同时,还教给他们励志的故事,教他们怎么去做人,通过我自身的经历,最有说服力,让他们感觉农村的孩子也有春天,只要你努力你奋斗,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只要你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因为我就是一个榜样。
  支教后我发现孩子们都自信了,眼里充满了艺术的光彩,充满了对世界的热爱,也更懂事了,更体谅他们的父母了,从来也不抱怨了。经过努力,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
  支教后对我个人的受益也更大,我觉得孩子们也是我的老师,使我的思想精神都得到了提升,我的艺术创作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心中更干净了,创作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杂念了。以前一创作就想到卖钱,现在创作无形中更得心应手了,更有激情了,更加投入了,动力更足了,甚至想搞自己的创作拍卖会,拍卖我的作品,用这些钱来救济这些孩子。画画不是为了成名成家,重要的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一辈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你将永远感到快乐和幸福。
  
  
  在我支教短短两周以来,我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以及领导们得知后都力挺我,他们高度关注并热烈响应:有的决定要来捐资助学,有的要组织单位干部下基层来体验,有的要来资助并认养贫困孩子。更重要的是,国务院扶贫办领导通过我得知岩腊乡艰苦的条件后表示,要加大对这里的扶贫力度。让人欣慰的是,团中央、全国青联二十名委员5月25号即将来慰问三股水小学全体师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支教山区孩子的同时也洗涤了我的心灵,净化了我的灵魂,还是那句话:要用不长的一段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好事情。我无怨无悔,我骄傲,我是一名中国文艺志愿者!

文艺支教前自卑的孩子
 

支教前迷茫的孩子
 

支教前忧郁的孩子
 

文艺支教后充满自信的孩子
 

文艺支教以后满怀憧憬的孩子

文艺支教后阳光朝气的孩子们
 

孩子们画的画
 

孩子们画的画
 

孩子们画的画
 

孩子们画的画
 

孩子们画的画
 

孩子们画的画
 

孩子们画的画
 

孩子们画的画

孩子们画的画

 
 资讯排行
    贾雨会见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达尼洛·...(2184次)
CCTV华夏之声官网特邀艺术家——张...(536次)
新征程 不忘初心—2024中国当代百杰...(521次)
品茗论艺,中国著名画家张超一行莅...(432次)
徐勤军|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386次)
徐勤军|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277次)
新邵:国防润童心 共筑强军梦(118次)
《景秀世界·瓷名天下》-- 李志松陶...(113次)
中国艺术名家典范—建国75周年艺术...(85次)
中国艺术名家典范:建国75周年艺术...(71次)
 最近展览
·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京津新城温
·转角——芳之陈艾美人画展 中关村盘古
·梁书、梁西江书画传承作品展 江西省美术
·『筑梦新征程』郭雯师生八人画展 深圳书画艺
·我和我的祖国---惠州画家画惠州作品 中国画学会
·“清风徐来”韩昊山水作品展 爱国路东湖
·2017年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世武画 浦东新区世
·“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 红桥北大街
·“行一带一路,品墨韵中华”-全国美术 中国国家画
·痕迹:2017瞿顺发水彩画画展 广轩路29
·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
 
关于中国美术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4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