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美术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商铺建站 | 艺术家建站 | 美术企业建站 | 艺术通 | 管理助手 |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中国美术网
搜索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马培童.百炼精钢的焦墨艺术

时间:2018-11-5 15:51:21 点击次数:1549
2400多年前,老子在传授关令尹《道德经》时,有一句名言叫做“五色令人目盲”。或许这句话就是中国“焦墨”画及其“思想”的源头。

焦墨作为对《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色彩思想的一种诠释,代表的是一种关于“道”的“思想”与图腾的笔墨学说。历史不断证明,这种学说,赋予了中国焦墨画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灵魂。赋予东方艺术玄之又玄的民族特色。

明末清初书画家程邃,以纯焦墨作画。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焦墨本身代表的是大道至简,诚实正直,品质端肃,绝无杂念。所以他将焦墨画,作为表达自己人生观的载体和平台。如果说于谦借用了石灰的“白”,表达自己的意志,程邃则借用墨迹的“焦”,表达自己品格。他们借用的色彩各异,但人生境界异曲同工。

现代焦墨大师张仃先生,在西方艺术大肆改造中国画之时。不仅没有放弃传统的焦墨艺术,而且在西化泛滥的年代,批驳“废纸论”“寿终正寝论”等非焦墨画主张。张仃的坚守已经不局限于技法,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

最近在朋友圈里,我看到中国画坛一个火星四溅的焦墨燃点,即将成为射向笔墨未来的光束。这是中国焦墨画的轮回吗。可以说是轮回,也可以说是一次新的焦墨起点。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有一个,那就是时间。只有把事物放在更长的历史时间里去检验,才能获得更充分更广泛的认知。这一投向未来的焦墨光束,即是轮回,也是开始。

马培童,一个与本文命运紧密联系的名字。没有马培童,本文也就不复存在。笔者也不会有这种撰文的冲动。

“因为有缘,我马培童才与走过千年的焦墨相逢。因为我的真诚,枯笔渴墨,才成了我的笔友。我与焦墨走在一起,几十年黑白两道,从焦墨到焦彩,画山又画佛,焦墨刻石皴,又把石雕刻在宣纸上。壮志未酬心不死,志有天高求展翅。待来年,焦墨重走红军长征路,树正义,刻画世界人民心中的佛啊!毛主席”。这是马培童一篇日志中的几句话。“壮志未酬心不死,志有天高求展翅”。读罢此论,感觉胸中那种沉寂许久的文化复兴的期盼似乎铿锵而至。一种前所未有的对干焦墨线的冲动破茧而出。给我的感觉是,与其说马培童是在谈论与焦墨的缘分以及十数年的焦墨探索历程。不如说马培童正在引领中国焦墨艺术新的长征。或许这就是中国焦墨的轮回,或许这就是中国焦墨艺术的新生吧。

“用生命作笔,以灵魂作画”。自2000年开始,马培童闭关研究探索焦墨技法,“忘掉了痛苦,忘掉了饥饿,忘掉了口渴,忘掉了身边的一切和自我”。一种大彻大悟,让他心系十方。从柬埔寨吴哥古迹,到中国四大石窟,再到井冈山革命圣地。尝试、突破,感知,记录。终于将宣纸化育为石,完成了在纸上“石窟佛造像技法”,创造出闻名天下“刻石皴”。刻石皴所皴之处,埋下思想、宗教、灵性、图腾的燃点,这是即将照亮未来的燃点。马培童的焦墨燃点,丝毫不输于数百年前的黄公望、倪云林、仇英曾经点燃的笔墨辉煌。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马培童的焦墨之路,凸现着另一种形式的突破和冒险。从艺术发展规律来看,任何因循守旧,绝难获得生存。马培童在长期的焦墨实践中,一直在探索,掌握黑白变化规律。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枯笔渴墨上,我要在古人的标准上,来求新创新”。“今天的焦墨画要继续存在下去,就必定要突破古人的规定性。而要推进就必然要冒险”。其实“突破”“冒险”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字眼。李思训、王维、李成、黄公望、石涛这些闪烁在中国画上空的大师们,都有过“突破”和“冒险”,否则他们绝难成为一代大师。但马培童的“冒险和突破”,虽然出自“自我满意”,但最终还是把自己的焦墨目光放在未来的世界里“大浪淘沙”。而且绝不是几十年,是百年,千年。李思训是皇亲国戚,“金碧辉煌”是他的职责所在。王维的“浅绛”是来自于他人生的沉浮。石涛是不为他人“鄙视”所动,依然我有我法。黄公望是浮沉宦海,哀莫大于心死。马培童呢,马培童与他们走了不同的路。“壮志未酬心不死,志有天高求展翅”。对焦墨的图存恐怕是马培童与生俱来的追求,这种追求伴随着文化的多样性,愈加的浓郁和苍劲,愈加的老辣和坚韧。这一点表现在他的焦墨山水上,最为明显。我阅读过他几幅焦墨山水。画面释放的力量苍劲铿锵,让人感觉似乎千年的铜钟声回荡在历史的群山里,嗡嗡嗡荡气回肠。他山水画中皴线刚劲有力,好似百炼精钢化作的柔条,韧性十足。他在日记中曾引用老子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明心迹。心迹就是他的皴迹。

马培童自己说过,焦墨也要讲究用笔、笔法。但他明确说:笔如其人。什么意思,我的理解,笔当然是死的,人是活的,驭笔而行的气韵是焦墨人的心力。《道德经》上说: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刚。中国焦墨的枯笔线条,最能代表“百炼精钢化作绕指柔”。由此可见马培童的“笔如其人”是其焦墨艺术背后的意志和精神世界。我在读梁羽生小说《联袂风云录》时,总是感觉玄机逸士的意志和精神贯穿全书始终。读马培童日记,也感到玄机弥漫。马培童的玄机究竟是什么。从他的日志和作品中,感觉是百炼精钢化作绕指柔的创作意志。是“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刚”的笔墨情怀。是源于自然,成于智者的干焦墨线。是马培童驭线而行的心力。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当一些作品向市场经济低头时,马培童的焦墨精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宗旨,记录历史,警钟长鸣。他用枯笔渴墨,提醒着一个民族及其子孙后代,牢记历史教训。金庸在描述郭靖抗击蒙金侵略,在襄阳激战敌冦时,用了“侠之大者”概括了郭靖的家国情怀。我看马培童用焦墨记录历史、警钟长鸣,同样洋溢着大画家的家国情怀。展示了马培童智者、仁者的责任。

“我用焦墨画造像,是我一生中的追求,不只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把焦墨发扬光大,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从小就信仰毛泽东,这次到井冈山、又走向了红色革命之路, 想为毛泽东造像塑身”。我理解马培童这番话,他想说的绝不是单纯为毛泽东造像塑身,实际上是吸收和弘扬那种凝结在毛泽东身上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造像塑身就是洗涤心尘,净化身心的征程。静心看世界。不媚俗,不羡俗,不为金钱所动,不成为市场的奴隶,这是他点燃焦墨之火的初衷。焦墨刻石皴,是他以焦墨演绎我佛慈悲故事的主要脉络。
纵观古今焦墨画论,再通览马培童焦墨日志。笔者发现,就当世而论,醉心于焦墨者,莫若马培童也。焦墨焦彩几乎成为他生命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写这篇文章时我在想,倘若没有了焦墨焦彩,马培童的生命之火或许暗谈无光。就历史画迹看,那怕你是唐人,宋客,那怕你是明清宗师,也没有象马培童这样如此醉心于焦墨焦彩。人生百年不过是苍茫一瞬,但贤者的智慧会光芒四射。以笔者愚见,马培童的焦墨探索精神和其独具魅力的焦墨燃点,必将熊熊燃烧,照亮未来,百代不息。

丹青居士
2018.10月.20
 
 资讯排行
    张超美术馆(8558次)
非凡十年 一路一带推荐书画家张超(8306次)
品茗论艺,中国著名画家张超一行莅...(661次)
徐勤军|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556次)
张超美术馆(533次)
徐勤军|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444次)
新邵:国防润童心 共筑强军梦(288次)
《景秀世界·瓷名天下》-- 李志松陶...(278次)
中国艺术名家典范—建国75周年艺术...(266次)
中国艺术名家典范:建国75周年艺术...(232次)
 最近展览
·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京津新城温
·转角——芳之陈艾美人画展 中关村盘古
·梁书、梁西江书画传承作品展 江西省美术
·『筑梦新征程』郭雯师生八人画展 深圳书画艺
·我和我的祖国---惠州画家画惠州作品 中国画学会
·“清风徐来”韩昊山水作品展 爱国路东湖
·2017年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世武画 浦东新区世
·“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 红桥北大街
·“行一带一路,品墨韵中华”-全国美术 中国国家画
·痕迹:2017瞿顺发水彩画画展 广轩路29
·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
 
关于中国美术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4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