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吴友善官方网站  
首页 简介 新闻 作品欣赏 给我留言 与我联系  
     朴茂气格的构建  
著名画家吴友善
吴友善
 作品分类
网站分类:
中国画
     山水
     花鸟
     扇面
 站内搜索
关键字:
类别:
 
 新闻详细信息
墨海中立定精神  笔锋中决定生活
时间:2022-5-17 10:15:51 点击次数:7765

墨海中立定精神  笔锋中决定生活
——吴友善山水新作解读
张本平

       中国的山水诗、山水文化及山水画是一个奇迹,它不是简单地反映自然物象,而更多是反映诗人画家心灵写照及个人情怀。那一切就营造在我们心中。在自己的心灵中与自然山川情景交融,并从中体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神与物游”的境界。这也成为中国式的一种至美享受。山水的诗情画境也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境界和意象空间。水墨山水则更好更高地体现这一切并延伸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理念。安徽黄山市美协副主席、著名山水画家吴友善的山水生于黑白之间、虚实之间、无我之境的精神形态,更是完成了他自己心目中最真实完美的时空跨越,展示了自然之美,永恒之美。

       笔墨是画家心灵禅悟的工具,但这不是禅悟过程中的唯一方式。笔墨交汇的过程中,吴友善在山水中不断地游历,极目千里峰峦凝翠,拄杖聆听万壑流音,醉卧观泉溪涧飞玉,登高觅诗绿意飞扬,茅舍里,西窗下,见环峰溢彩,见目及郁碧,松楠森严,樟杉茂密,千岩万谷,危桥飞瀑,景韵不殊,笔墨不绝。置身心于内,置情怀于里,从所有纷繁杂乱的障碍羁绊中解脱出来。看清自然,看清生命,也看清画家自我,在不断的笔墨历程中领悟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并从中寻找心灵世界中的本我。清代禅僧石涛法师曰:“作画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中决定生活,展幅上换取笔骨,混沌里放出光芒”。吴友善把禅意之美从大自然美学角度中加以系统地提炼,构成了他心目中禅意融融的美意。在他所营构的繁密积聚的山水中解读出自然境界的禅意美。

       一个人的童年生活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发展。吴友善出生在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黄山市歙县昌溪。家乡的山山水水滋养了他童年的心田,吴友善儿时喜欢看山,更喜欢画山,很小便在乡里前辈先贤指导下临摹《芥子园画谱》数十遍。家乡秀美山水润泽了吴友善童年的心灵,其童年生活对吴友善后来进入中国山水画创作,为创造朴茂的山水画气格播下了一颗精神的种子,同时也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从吴友善学画历程可以看出,其学画方式主要是自学,不断向周围画家请教,广摄博取他人之长,加之勤奋墨耕,逐步拓展出独具个人风貌的山水画创作之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春,吴友善进入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画创作高级研究班学习,得到导师周韶华先生创作指导及众多大家的点拨。先后在高研班讲学的有著名理论家邵大箴、郎绍君、贾方舟,著名画家李宝林、姜宝林、卓鹤君、程大利等。

       吴友善先生虽没有在专业的美术院校受业,但在高研班导师的指导下长期临摹以及遍历黄山、泰山、太行山的领悟体察中感受大美,并靠殷实的文化修养和敏锐的艺术直觉创造禅意融融的画卷。他对笔者说:“师法自然更主要的方面还是要求人们尽可能以目、以心、以神去观察掌握自然物象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的不同特征和变化。并尽可能地表现在绘画中,以达到意似、神似的高度统一的境界。”画家意识到自然山水所具有的大真大美的魅力,因此着力在作品中再现自然,师法自然。追求“境由心造,宛自天开”的意趣。这时画家们如同参禅者,禅意的心灵修养与禅的美学境界充分体现在画面上。让我们深刻感受美的主体是自然,美在于大自然各种事物个体中。吴友善把作画过程作为身心调整与大自然的大美统一的过程。他倾情倾心表现大自然山山水水,使自己的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黄山的栈道高危,山林野逸,荒山苍远,孤舟无助,小桥简约,流水鸣音,茅舍温纯,古庙深沉……他的身心在作画的过程中与绘画题材中的大自然大自在融为一体,发生出意识上、思想上、意境上的和谐与共鸣,感应与体验,犹如置身其中,把画意与禅心化为一体。其山水作品风格因此也更好地表现出气韵、神韵、情韵中萌萌而动的禅意之美,这确实是他心灵体验与感应的结果。

       吴友善在画面中所营造的即是一种随心所欲,随缘而运。自然适宜,一切皆真的禅境。是一片内心深处宁静淡远而又生机无限的自由山水。它在作品中所呈现的即是禅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又是禅宗所讴歌的审美境界。他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此时此刻解脱并升华。诚然,诗与画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艺术,诗歌是听觉的,虚幻的,空灵的艺术。而绘画是空间的,视觉的,直观的,抽象的艺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在中国人传统的艺术观念中,并不是太过强调画与诗在视觉上、听觉上的区别,而是更多感悟诗与画意境之美的大同。诗有声而无形作用于耳,形绘于心;画无声而有形,作用于眼,意成于心。也就是说,诗画的意境美,艺术美,不单只是眼睛来欣赏,耳朵来领悟,而是同为心领意会的意境之美,诗画相通,书画相融,虽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也有通性。吴友善画面情意融融,感情饱满,在作品中呈现出不断完善的线条,顿挫有力,弹性十足,情丰意富,应物用线准确饱满,阴阳描绘明晰生动,空间布白合理简约,节奏变化起伏跌宕。一切都建立在对大山大水的至深情感。那么深入了解山川河流溪谷丛林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在不断地学习中了解深入透彻。通过思想感情的真切流露,最终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适合自己情怀的线形墨韵,在自己饱含情致的笔墨中抱守一种深情一种体悟一种表现作为自己对艺术追求的突破点,千锤百炼后始能信手而挥,情意飞扬,与自己心灵间营构的大山大水相映生辉宛如天成。真正做到大千世界山川巨细皆可由饱含情意的画笔娓娓道来。其特点如下:

       首先,吴友善的山水求真情意,求大气象。繁皴密点之下,作品以大面积黑白灰关系组合表现一种浓厚的笔墨张力。突出雄浑的山水气势,追求“繁茂丰润,肆意纵横”的自由状态。隐隐之中透露出一种温文平和的静态美和艺术表现的自由自在。作品之中笔墨在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安静与淡定,也衍生出他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充满信心的置身其中的心灵体验,折射出他本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情感境界与艺术探索过程中的心理诉求。作品中运用了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客观元素,这种元素不仅是本人对生活的感情流露,也是对生活的深入体察与深刻理解后的升华。其画面里山水间逸写的痕迹,飞动的线条,浮动的掩映,空灵的浮生,都来自于他内心的情怀以致,所有一切笔墨都指向心灵深处的情感世界。

       其次,吴友善回归于传统中学习技巧,回归不仅是“温故知新”,更重要的是在山水间寻找到自我的心灵体验与感知,并从而认真地思考自我思考山水思考艺术。他带着自己深厚传统技法和自己多年积累的创作经验,在家山黄山大自然原生态环境中在寻找自我的创作状态中感悟笔墨,吾印象最深的是在山水画中他长于结构出满怀深情的故事性般的描绘,奇峰峭壁,游人猿越,烟波浩渺,钓者归歌,山居宁淡,寻诗野径,小桥溪壑,听泉若思。快畅豁达间隐露着严谨深邃的人生思考,繁茂奇骏中浸透着错综复杂的人性揭示。理性而平淡,意深而悠长。一切像草儿般生长,若鸟儿般鸣唱。一点一线情透满卷却不察艺术道路的艰辛与清苦。外淡而内烈,毫不掩饰画家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感受得到他闲步于山水间或信笔游弋于山水画境之中的愉快、轻松、兴奋、长思。享受山水自然带来的大美大爱和无限精神愉悦。

       其三,吴友善作品的学术根基就在于一根根一条条骨法用笔而营造的线的世界。而这线就是一切追求的基础。以线立骨,看清方向,心中横亘着巨大的坐标,清晰耸立。在艺术的大同中寻找我的不同,不局限在小情调或技巧上的卖弄,不局限于笔墨表现上的标新立异,游走其间带给你的是心灵上的无限烂漫。他的山水画经过了长期的反复实践,不断的艺术升华,画面愈加苍茫厚重,透过笔墨形式在和大自然和欣赏者和自己深情对话,在和大自然山川河岳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心灵沟通,相依蜜语。

       其四,吴友善作品坚守住了中国水墨的诗性、神韵和人文情怀。他的写意山水,笔墨虽然极尽简洁之能,却将悠远的意境和诗情驻留纸上,且那么的丰富饱满而又充满想象空间;点线布局不苟传统却变化有度,随意之处见潇洒,潇洒之中见理性;晕染皴法似任意涂抹却藏着内在逻辑,不经意之间横生妙趣。可以说,吴友善的写意山水画笔笔到位,而不可有一笔去留之差,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这样的效果,如果没有对于传统绘画精神、水墨技法等深入骨髓的理解和驾驭能力,那是完全没有办法实现的。正是有了这些传统元素的存在,他的作品才稳稳的守住了“中国画”的“底线。”于是,也就有了传承的价值和意义。作品呈现着某些“现代派”风格的意味以及时代的气息。他写意山水,其线条的夸张变化,水墨的重叠晕染,空间结构的奇巧布局,都充分的体现出当代人的哲思、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这些作品,一方面破解了早期作品中过于“僵硬”的结构和“呆板”的技法,一方面把“实验性”现代派作品从“边界”拉了回来。因此,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才显得合理与协调,这给中国画的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接口。”面对他今天的新作,吾想这样概括:极具现代意味的画面构造和极具想象的空间感;中国水墨的文化神韵和令人迷醉的语境;诗一般的节奏韵律和当代审美意趣的契合。

       其五,壮观雄浑、磅礴大气是吴友善山水画的另一特点。纵观吴友善山水画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大山的巍峨,大山的力量,大山的宏伟,大山的胸怀,大山的品德。“骨法”又作“骨气”,是中国画的专用术语,是指作为画中形象的骨干笔力。在传移摹写现实形象中,一定要给予所摹形象以某种意义,要将自己的感情即对某种物象而产生的感情直接从所摹形象中表达出来。吴友善正是用一种对家乡黄山的挚爱情感和满腔豪情,加之对山水画本体的深刻理解和全面修养,才使得自己笔下的山川,风骨凛然,雄伟俊逸,一波三折,力透纸背,流畅如行云,凝重如古藤盘曲,轻松如闲庭信步,自由如鱼得水。《黄山颂》《烟火苕溪》《寂静家山》《䇢岭古道》《秋山云起》等作品,或俊秀或苍茫或飘逸或浑然,但都画出了大山的气势,大山的神采,大山的灵魂。达到了抒发心胸,出神入化,气韵生动,一片神行的艺术境界。

       其六,留白灵动、变化无穷是吴友善山水画作品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作为山水画艺术的高手,既擅长画山,又擅长画水。水蒸腾无色,水无形无色,而绘画恰恰是视觉艺术。通过留白来表现大千世界中水之万象。如何画好水?吴友善下了异于常人的苦功。他认为,水,因动而灵、因动而势、因流而畅。灵则有神,势则气通,畅则韵致无穷。神灵气行,情致自生,连绵相传,势脉贯通,气韵自然生动。吴友善的《云风图》《云来如诗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画的都是水势。他正是用虚中含实,实中有虚,阴阳相济的中华传统辩证理念,以缥缈混沌的皴法,画出了瀑布的汹涌澎湃和万马奔腾的雄浑之势。把中国画技法的虚与实,气与韵处理得恰到好处,如无画水则情溢于水的真性情,是很难达到神往无穷之艺术境界的;皴法多样,神韵贯通是吴友善山水画技法的突出特色。中国山水画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画山水讲究皴法,皴法不娴熟画不出大山的气势和神韵。吴友善先生在文化上继承了先人优秀传统的基因,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悟性,闯出了自己绘画技法的新天地。他的山水画主体构成既有披麻皴、又有斧劈皴、折带皴、雨点皴等。更多的却是这些皴法的变化和融合。他的《似有云来》《张曙故里》《祖源村》《绮曲雄奇分水岭》等作品,即可看到吴友善山水画皴法的娴熟,也能看出他在山水画皴法上的融合与创新。他的山水画用力均衡如锥画沙,使人观后感到山与水都在动静之中,予观者以生机沛然的艺术享受;巧用染法,色彩明快是吴友善先生山水画艺术特色的另一亮点。他的山水画作品《白际深隘》《漠漠溪岚朝观岳》和《唐人诗意图》,都是用的不同的染法。以浓、淡、干、湿、凝、渍的变化,积染而不死板,淋漓而不臃肿,画出了中国画传统的“笔情墨趣”。

       其七,吴友善敬畏山水,尊重山水,自信坚定,用自己的眼光去寻找自己的山水之脉、之魂。在他的眼里,山水极具灵性,山水是另一种生命的存在。由此,他精心砚耕,努力形成个性笔墨语言,显示出儒雅清新的气象。他在致力追求山水画的一种意境,一种神韵。他立足于脚下的一片山水,时而放眼蓝天,让艺术的想象自由飞翔。想象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想象力是一个画家艺术才情的反映。吴友善是一位想象丰盈的画家。他的笔下山水可谓千姿百态,生动灵秀。山根水魂,山水形势,皆在心中。落笔变成山刚水柔,山厚水丽,山奇突水委婉,山路盘旋水流喷珠溅玉,一幅幅如诗如歌,养眼怡情,回味绵绵,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吴友善对山水的观察和发现是细腻的,生动的,甚至还带着“藏秀于拙、纳旧为新”的体悟。他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和解读山水的存在意义,来精致结构他所力图表现的画面。品读吴友善的山水画,可以看到他一面追寻传统山水的旧梦遗痕,一面致力表现现代山水的变革创新,其间所蕴藏的信息是多元的,其画面表情丰富多变,浅浅流露出恬淡豁达的心情,透示出现代人寄情山水,向往和憧憬山水的宁静秀美,也从一个侧面隐隐折射出现代人对生存状态,自然环境的焦虑担忧。由此,吴友善的山水画映着一种深层次的人文关注,画山水如画人生,人即山水,山水与人共融,贴近现实生活而焕发出新鲜气息、时代气息。      

      (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客座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评论家、鉴赏家、书画家、教育家,是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地址:河南郑州市新郑南龙湖泰山路中原美术学院 中原美术馆;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协会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 书法家王运涛官方网站 | 画家田小东官方网站 | 画家赵子忠官方网站 | 画家史贵仁官方网站 | 画家蔡元甫官方网站 | 画家赵慧斌官方网站 | 画家杨仕芳官方网站 | 书画家曹大经官方网站 | 画家刘素丽官方网站 | 书画家孙东旭官方网站 | 画家齐建民官方网站 | 画家刘峰官方网站 | 画家张丽官方网站 | 画家彭廷龙官方网站 | 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边杰官方网站 | 油画家黄艺豪官方网站 | 画家李国兴官方网站 | 画家王洪祥官方网站 | 邱楚莲官方网站 | 画家汪国岛官方网站 | 油画家李宾官方网站 | 画马名家刘院明官方网站
首页 | 简介 | 新闻 | 作品欣赏 | 留言 | 与我联系
管理助手 | 免责声明
点击次数: 453419
wuyoushan.caaan.cn | 著名画家吴友善官方网站